欢迎访问
全国服务热线:
022-81110910
首页>>资料库>>松哥评文

【松哥评文-066篇】 “通讯录里的父母”怎样养老

作者:管理员   时间:2020-03-11 11:56:17  来源:未知   浏览:73次


“通讯录里的父母”怎样养老

《人民日报》(2017年09月26日05 版) 王石川

【松哥评文】标题只揭示主题词:“通讯录里的父母”养老问题。

本文标题有一利,有一弊。

“利”在把空巢老人说的形象委婉接地气,如果是“空巢老人怎么样老”,虽然是真正确,但是感觉就真“土气”。有的时候在有些话题的写作上,我们可以运用这种形象、具象、案例式的表述方式。

“弊”在总论点不清楚,并没有把空巢老人养老问题进行定性或者说清楚应该怎么办。这一点在应试文章中不可取。

 

“我最无助的时候:你爸躺在地上,而你在通讯录里”,日前,一篇关于空巢老人的报道戳中了很多人的泪点。人同此心,我们很容易感受到空巢老人的无助与无力,也体会到“可怜天下父母心”——怕给孩子们添麻烦。如何让老人们老有所养,再次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

【松哥评文】“引”引出主题词,把“通讯录里的父母的养老”还原成“空巢老人的养老”。凡是主题词在标题中模糊的情况,开篇第一段都要首先把模糊的主题词进行解释,这是写文章不变的“公里”。

 

“哀哀父母,生我劬劳。”孝敬父母,天经地义,可如今,在父母身边尽孝道,似乎变得越来越困难。费孝通先生曾经论及,与美国的“接力模式”相比,中国的养老可归为“反馈模式”,即亲代抚养子代、子代赡养亲代,这可概括为“养儿防老”。然而,随着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父母与子女天各一方已属常态。对于在外地工作的子女来说,侍奉父母确有难度,更遑论“居则致其敬,养则致其乐,病则致其忧”。如何让“通讯录里的父母”安享晚年,成为全社会的一道考题。

【松哥评文】“入”反应当前空巢老人养老难的问题。在论证过程中引入中美对比,这样的对比论证更显得有力量。

 

事实上,身处信息化时代的今天,我们的养老视野完全可以更开阔,将养老命题融入更多元的养老模式之中,比如可施行“借力养老”,即借他人之力、技术之力、制度之力来养老。比如,目前,不少地方正在积极打造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的养老服务模式。尽管子女不在身边,但老人居家生活,一遇难题可向社区、机构伸手。这一模式的背景,就是“十三五”规划中提出的,“建设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的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

【松哥评文】“策1”,借力养老。

 

因此,今天的中国人养老,已经从费孝通所说的“反馈模式”演变为“多元模式”,更加强调家庭养老与社区养老相结合,机构做补充。“新建小区必须配建养老服务设施”,一些地方明文规定,未按要求配建养老服务设施的住宅小区,住房城乡部门不予办理竣工验收备案。一定程度上,这是对制度要求的响应。此外,从“补砖头”“补床头”到“补人口”,一些地方改变补贴政策,更加追求补贴效果,对提供相同服务的经营性养老机构实行与公益性养老机构同样的补贴政策。针对失能老人渐多、老来多病现象,有些机构推出“医养结合”模式,也可圈可点。从老有所依,到老有所医;从老有所养,到养有所安,养老模式更健全,老人晚年品质更有保障。

【松哥评文】“策2”,政府补贴和医养结合。本段内容隐晦,观点包含在文章当中,不可取。

 

眼下席卷全社会的智能化浪潮,也可以对接养老模式。有的地方推出虚拟养老院即是一例。虚拟养老院也称“没有围墙的养老院”,由政府引导、企业运作,借助载体是智能化、信息化。具体操作是,通过互联网构建出一个庞大的虚拟社区,通过智慧居家养老信息化平台建立服务体系,整合提供更多的养老资源信息,使老人足不出户便享受到便捷、精准的服务。这种“互联网+”衍生出来的养老模式变革,既让老人舒心,又让子女安心。此外,还有的地方探索共享养老、众筹养老等等。每一种有意义的养老探索都可以尝试,每一种助力老年人生活质量的模式都值得点赞。

【松哥评文】“策3”,智能化浪潮对接养老模式,共享养老、众筹养老。本段主要是借助高科技手段进行养老常识。

 

“打造银丝下的春天”,这是全社会的责任。老年是人生命的重要阶段,是仍然可以有作为、有进步、有快乐的重要人生阶段。我们期待,随着养老模式更多元、社会保障更有力,我们的未来一定更有可塑性,“银丝下的春天”将变成现实。

【松哥评文】“合”,回扣全文。“银丝下的春天”、“通讯录里的养老”,在回答老年人相关问题可以借用。

 

【松哥总评】文章围绕养老问题展开,文章结构简单,属于典型策论文。可取之处在于文章开头、结尾运用“通讯录里的养老”、“银丝下的春天”比喻空巢老人和老年人,这种修辞手法叫“象征”,用的得当真的是“出奇制胜”!